|
在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2006年年会上的工作报告(理事长白华 2006年12月4日) |
协作组新闻
作者:glxzz
加入时间:2010/11/25 点击:920
|
|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结束不久,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刚刚推开之际,我们汇聚在古城西安,举行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第一次年会,共议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这是非常及时而富有意义的。首先,我谨代表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向到会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交通部人事劳动司、交通部科教司、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的领导及各位代表、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受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汇报,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一、协作组成立以来工作的回顾 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交通部人劳司、科教司、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的直接关怀指导下,协作组自今年四月份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结合起步阶段的特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召开了“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第一届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章程》及第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名单;研究确定了本届理事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并对协作组2006年的工作做了简要的部署。 2、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调研,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协作组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扩大协作组的对外影响。 3、初步创建了协作组网络信息平台,汇集了成员单位2007届毕业生信息资源以及部分公路交通类专业岗位需求信息,并积极寻求加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好的为协作组成员单位提供网上服务。 4、积极筹备协作组第一届年会。理事会秘书处就年会的形式、内容等主动的向交通部、教育部相关司局汇报,寻求指导和支持。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和长安大学等五所高校就业中心主任在长沙召开了年会的筹备会议,确定在协作组组建初期,年会尽可能的与高校的双选会相结合,为协作组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提供方便,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益。 二、协作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的公路交通事业, 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公路交通仍然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预见,在今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公路交通建设仍然是国家与社会重点投入的领域,建设的市场与人才的需求都具有广阔的空间。今年,交通部又召开了建设交通创新型行业大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作组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应该说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机遇。因此,我们对协作组的发展前景应该满怀信心。 在肯定前提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观察和分析协作组工作的难度。由于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决定了公路交通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势行业的位置。这种优势在市场的调节下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进入公路交通建设领域的企业大幅度增加,而且结构多元化。既有实力雄厚的国家级企业,也有为数众多的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公路交通类设计、施工单位数以万计。二是为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迅速膨胀,除新建公路交通院校外,一大批理工科学校增设了公路交通类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培养机构达100多家,与十几年前相比,培养单位的数量增加近10倍,培养学生的总量增长幅度更大。 这种供需总量的膨胀,不仅导致市场越来越大,而且,使过去公路交通人才供需双方比较紧密和集中的模式变得松散化。协作组在这样一种结构多元化,市场复杂化的状态下,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协调协作,其难度是不可低估的。 另一方面,对于多数培养单位来说,由于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和用人机制上存在的障碍,买方市场的趋向明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历史性难题。 所有这些使得协作组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极具挑战性。 三、协作组的发展思路 同志们,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成立并运行5年多了,他们的成功,为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一年多来我们不失时机的派人参加航海类的会议,通过多途径学习航海类的做法和经验,对公路交通类协作组的成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此我们由衷地感谢。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公路交通类的特点,与航海类专业协作组供需双方历史源流一脉相承、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相对稳定,毕业生总数较少,供需平衡等特点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必须结合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环境、供需关系和历史条件研究我们的发展思路。 根据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经过一年多来的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协作组发展需要经过一个由相对松散到逐步紧密、由政府引导支持到逐步独立开展工作、由规模较小到逐步发展壮大、由学校主动提供服务到供需双方责任义务共担的过程。因此在起步阶段的工作定位是: 1、积极寻求交通部、教育部的支持 协作组属于政府指导下的行业协作组织,其成立的宗旨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推动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政府、社会、学生和学校,化解毕业生就业这一难题。这种功能定位决定,协作组的工作必须要在教育部 、交通部的指导支持下展开。同时,协作组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种新的模式的尝试,也是促进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人才合理配置和公路交通人才工程建设的一种新的形式,属于新生事物,而且,又面对供需双方范围广、数量大、结构多元的复杂市场,需要在政府的影响下才能逐步形成号召力、凝聚力。因此,诚恳地希望交通部、教育部在协作组的起步阶段能给予更多的指导、支持和扶持。 2、主动建立适应市场的学校服务体系 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是严峻的,而且我们没有理由估计这种状况在一个短期内有大的改变。尤其是结构性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既会长期存在,又非常客观而让人可以理解。公路交通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无法逃脱这种趋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公路交通院校就要主动适应市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 一方面要积极地为协作组单位做好宣传,增强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认同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协作组单位就业,满足协作组单位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为协作组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人才的各种方便,及时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意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公路交通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3、稳步发展会员单位 协作组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刚刚起步,经验欠缺,投入不足,服务功能不健全,需要在有共识、紧密型、小范围的体系内进行一段艰辛的探索。在总结经验,建立完善机制后,再图规模上的发展。要通过自身的健康发展,有所作为,优质服务来逐步吸引更多的成员加盟。 4、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平台 公路交通类企业和院校数目多、分布广、分散性强给协作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现代网络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开展网上就业活动,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所以协作组在组建初期应优先建设和发展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汇集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供需信息,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搜索查询;二是动态的对协作组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加强供需双方的了解;三是开展网上远程招聘,降低就业成本和招聘成本;四是进行网上交流沟通,反馈毕业生信息,正和协作组资源开展网上就业指导;五是建立网上就业论坛,共同研究和推动就业工作的创新。 5、开展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组织协作组供需双方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就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结构和培养质量问题展开研究,不断促进供需双方在质和量的方面逐步趋于平衡。 四、2007年的工作要点 1、汇集供需信息 供需信息的汇集分两部分,一是协作组内部供需信息的汇集整理;二是协作组外部公路交通类专业供需信息的汇集整理。掌握尽可能多的供需资源,为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培养院校和用人单位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完善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作为优先开展的项目,在目前初步建立的基础上,要明确定位,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2007年要利用网络实现政策发布、咨询反馈,网上查询供需信息,网上交流等服务项目。并寻求加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联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网上远程招聘活动。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制定和完善协作组自律公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和规定,通过制度规范和约束协作组及成员的行为。完善协作组内部工作机制,建立民主、协商的议事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协作组成员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4、适当发展会员 本着自愿和邀请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公路交通设计、施工企业,部分公路交通专业毕业生培养单位,在认同协作组的有益作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会员单位。同时适当邀请部分地方交通部门参加,提高协作组的地方影响力。 5、开展调查研究 协作组将以问卷调查或组织调研组的方式,在国内针对行业就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供需关系,探索行业就业特点和规律,并进行一定层次的专题研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成立时间很短,许多工作还没有开始或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在教育部、交通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的关怀指导下,在全体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协作组一定会逐步实现自身的完善,实现服务协作组单位,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公路交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谢谢大家!
|
|